城市群体空间与区域经济发展

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当前各地纷纷制定各种城市圈、城市带、城市群的规划,希望构建以中心城市引导的区域联动式的发展,促进区域内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本文初步探讨城市群体空间与城市经济的关系,以及城市集群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群体空间;区域经济;集群城市
经济是城市的主要职能之一,一个良好运转的城市,城市经济必然生机勃勃。城市经济与多种学科关系密切,对我们城市规划专业来说,它也是所涉及到的重要内容。然而我们有些城市规划人员在从事规划设计工作中过于形体空间的塑造,而忽视对项目所涉及到的各种要素内容的分析。就此我觉得城市经济这门学科对于城市规划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个成功的规划师不应只是知道如何画图,如何塑造内部和外部的形体空间,还应该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城市经济是规划者应予以重视的内容。
城市经济学起源于对城市土地利用和房地产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综合研究城市经济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城市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受到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制约。城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同其他专业和部门经济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城市经济学也是城市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同城市社会学、规划与建筑学、环境学、地理学、交通学等也有密切的联系。当前城市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很多,比较前沿的问题包括城市产业结构;城市住宅市场;城市群体空间等方面。

一、城市群体空间

1.1城市群体研究理论的发展
城市群体空间的发展问题,是城市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个体城市联系增强,走向群体化空间,是的人们对城市空间的研究转向群体空间,从而开拓了城市研究的新领域——城市群体空间研究。
国外文献中涉及城市群体空间的词汇较多,我国学者借鉴西方相关城市群体空间的理论与概念,也提出了一系列的相关理论概念,如“都市连绵区”、“都市区”、城市群、城市(镇)密集区、都市经济圈、都市圈、组合城市等。在《国家“十五”规划纲要》中使用的是“城镇密集区”,《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使用的是“城市群”,但所指称是相同的城市空间地域。
现代意义上的城市群体空间研究的开拓者为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1957年,他在细致考察了美国东北海岸三个世纪以来的城市发展后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名论文《大都市带:东北海岸的城市化》,首次提出了“megalopolis”这一崭新的城市群体空间概念。1980年代初,丁洪俊、宁越敏以“巨大都市带”的观点引入了戈特曼大都市带理论。之后,周一星针对中西方城市化的具体差异,提出了都市连绵区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群体空间结构概念,并初步揭示了它的形成机制。1992年,崔功豪结合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实证研究,将城市群体结构划分为三种类型:城市区域、城市群组和巨大都市带。姚士谋在对国内几大城镇密集区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群的概念,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辽中南等几大城市群作了描述性的介绍。
近年来,国内对城市群空间的研究广泛开展起来,其中大量涉及对城市群的地域界定、社会经济特征描述、模式演进、动力机制分析以及先进管理模式探讨等多方面的研究内容。然而,从复合角度对城市群空间进行的研究则较为缺乏。国内学者对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对城市群空间的影响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也有一些学者研究了世界城市体系对中国城市群的影响。
1.2我国现有三大经济带现状与趋势
现在我国存在三个大的经济带,区域一体化发展良好,产业集聚发展,在中心城市的带领下,带动了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1.2.1长江三角洲地区依然保持了旺盛的发展势头,各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全面高速增长,区域内各个城市发展更加趋于平衡。区域内的亮点城市当属苏州,其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增长均超过龙头城市上海。
从生产总值角度看,无论是长三角整个区域还是各市,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三产业增加值、人均生产总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从三大需求角度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额等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从经济外向度看,这一地区的经济开放度正日益提高。从主导产业看,长三角产业结构仍然处于升级优化过程。
未来发展趋势表现为:区域一体化进程将进一步深化;区域综合经济实力将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动力继续由内资带动向内外资并举转变。
1.2.2珠江三角洲地区进一步稳步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增长。
从生产总值角度看,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人均生产总值都在稳步增长。从三大需求角度看,指标实现一定程度增长,各市增长相对均衡。从经济外向度看,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依然良好。
未来发展趋势呈现为:随长三角竞争力的迅速提升,珠三角发展速度放缓的趋势将延续;“大珠三角”的一体化发展将助力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泛珠三角区域协作”具有国家战略层面的意义,将为珠三角的发展拓展腹地。
1.2.3京津冀地区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从生产总值角度看,地区生产源于:高中英语论文www.808so.com
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人均生产总值都在稳步增长,各市生产总值增速基本同步。从三大需求角度看,区域整体和各市的相应指标基本实现全面增长。从经济外向度看,外向型经济在稳步发展。
下一步发展将表现为: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步入实质合作阶段;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近年仍将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难有跨越式增长局面出现;京津冀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存在巨大潜力。
1.3新的城市群体空间的构筑——半岛都市群
近年来山东半岛都市群的概念提出,成为比较热门的问题。山东半岛城市群作为长三角和京津冀之间区域,随着经济的从南向北发展,必然成为一个即将崛起的区域。
1.3.1概念的提出
建立了半岛地区区域发展协调小组,并进行多项具体实施规划,山东半岛八市也进行相应的规划。2004年5月15日《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发展规划》通过论证,并实施。这标志着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进入实施阶段。2004年8月26—27日,召开山东半岛城市群座谈会。会议上提出,要支持青岛成为半岛乃至山东的龙头城市。这标志着山东半岛都市群已由边规划、边发展进入了按规划全面建设的崭新阶段。
1.3.2半岛都市群的特殊地位及发展趋势
山东半岛都市群是黄河中下游经济区的龙头已逐渐被国内外承认。过去,被认为是环渤海经济区的一个次区域,但因为受日韩经济影响最大,所以不能简单的划入环渤海经济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城市群。山东是黄河流域的唯一沿海经济区,发挥着在黄河流域的经济协作中的带头作用。青岛港的区位更靠近国际主航道,运输量已达天津港和大连港之和,并且成为服务于整个黄河流域的海上运输通道。半岛城市群和半岛制造业基地等战略的实施,加速了山东与周边省份的经济合作关系。
山东半岛城市群包括8个地级市,目前GDP总量,仅次于长三角和珠三角,高于京津塘城市群。半岛城市群的中心城市青岛和济南发展还落后于北京和天津,与他们的优势也无法相比,但山东半岛的经济总量和吸引外资的优势及其各城市经济优势等条件,已远远高于其他城市群,因此目标应该是建立全国的第四极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的这一目标正在实现中。据统计,外商投资规模和数量都在逐步增加。正成为中国东部沿海外资密集、内外结合的具有经济活力的区域经济地区之一。

二、集群城市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

点赞:5538 浏览:19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