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滴注缩宫素与产后出血发生率临床观察

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目的: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导致产后出血的因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是主要原因,笔者根据临床经验,探讨产后滴注缩宫素对治疗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就我院2011年2月至2011年8月的25例患者的病因、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产后滴注缩宫素对治疗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具有有效地治疗作用,同时,加强预防、分娩过程的监控和护理,对于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产后出血;子宫收缩乏力;缩宫素;临床疗效;监控;护理
1672-3783(2012)08-0331-02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失血量超过500 ml,发生在三个时期: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前、胎盘娩出至产后2h和以及产后2h至24h,其中前两期发生率较高,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导致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临床上通常采用缩宫素对其治疗。本文选择2011年2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产后出血患者25例,对其症状进行分析,探讨产后滴注缩宫素的临床疗效,以及对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护理和治疗。
1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
产后出血的病因主要有四个方面: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临床上,要对病因作出明确诊断之后,针对不同病因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法。
胎盘因素是胎盘剥离不全及剥离后胎盘滞留宫腔,导致胎盘未能娩出而出血量多,临床上可见于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是当宫颈裂伤较重,波及宫颈血管时导致大量出血。凝血功能障碍是在胎盘剥离或产道有损伤时,出血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大量出血。这四个因素中,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经研究发现以子宫收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占总量的74%。临床表现为产道出血急而量多,或持续小量出血,重者可发生休克。同时可伴有头晕乏力、嗜睡、食欲不振、腹泻、浮肿、乳汁不通、脱发、畏寒等。引起子宫收缩乏力的原因主要有产妇精神过度紧张或产后使用过多镇静剂、麻醉剂、产程过长或难产、产妇体力衰竭、子宫过度膨胀(因双胎、巨大胎儿等)、子宫发育不良等。临床上治疗的方法主要为按摩子宫的同时使用宫缩剂,并辅以宫腔纱布填塞、手术结扎或介入栓塞子宫动脉或骼内动脉等治疗方法。
2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2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产后出血患者25例,年龄21-33岁,均为分娩且产后出血量达400-900ml,患者中初产妇20例,经产妇10例。
3 治疗与监护
根据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出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注射缩宫素对患者进行治疗。在胎儿娩出后出现宫缩乏力时立即滴注缩宫素,观察出血情况。同时监护患者的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出血情况、子宫收缩情况、全身情况、缩宫素的不良反应情况以及产后并发症情况。
4 缩宫素的临床疗效观察
滴注缩宫素后,监控体征逐渐恢复正常,出血量逐渐减少的患者有22例;出血情况并未减缓,同时辅助以宫腔纱布填塞、手术结扎、介入栓塞子宫动脉等方法,最终使得症状缓和的患者有3例。无缩宫素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
缩宫素是垂体后叶激素的主要成分之一,其主要作用是选择性兴奋子宫平滑肌,增强子宫收缩力和收缩频率,缩宫素静脉滴注时,临床作用迅速,用药后2-3min之后即起作用[1]。产后出现子宫收缩乏力导致出血时,立即滴注缩宫素,可有效治疗产后出血。
5 讨论
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最常见的原因,巨大儿、多胎、羊水过多、产程过长、多发肌瘤以及炎症、高龄、剖宫产、初产妇以及技术导致的多胎妊娠增加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产前不存在高危因素的足月正常妊娠头位初产妇通常不被重视,等到产后出血发生时再进行相应治疗,将给产妇生理、心理以及产后的康复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如何进行完善的预防、分娩过程如何进行有效地监控和护理,相对于出现产后出血之后的治疗来说,具有更大的意义。
5.1 源于:论文的标准格式www.808so.com
提高孕妇的自我意识:向孕妇讲解有关高危妊娠因素、妊娠生理、孕期保健、优生优育理论等知识,可采用举办孕妇学习班等形式,使孕妇学会自我监测技能,如识别胎动异常、掌握产前检查时间及预产期等,提高孕产妇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从而减少高危妊娠的发生率。对于临产的产妇,护理人员鼓励产妇少量多次进食高热量易消化食物,并摄入充足的水分, 以保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从而减少难产和滞产的发生。同时向其讲解产后保健及新生儿护理知识,并嘱咐胎儿娩出后30min吸吮两侧,以促进乳汁分泌和刺激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5.2 监测:产前检查发现孕妇存在高危因素,则要定期检查,对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及凝血功能障碍者应加强管理。分娩过程中,密切观察产程、胎儿及宫缩情况、出血情况。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预防产后2h内出血,因此加强产后2h内的观察。处理好2h内的出血,可减少并发症降低产后出血的死亡率[3]。
5.3 产后出血的护理:产后出血不仅会导致患者失血,还会引起感染、疲乏、甚至休克的现象,并加剧患者的心理恐惧。因此,护理的目标是产妇没有出现感染、休克;产妇主诉疲乏感觉减轻;产妇主诉心理、生理上舒适感增加。
为达到这个护理目标,首先,要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使产科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孕产妇危、急、重症的抢救、监测护理,特别要对护理人员进行急救培训。其次,一旦发生产后出血迅速查找原因,及时抢救,当患者发生大出血时,立即向医生汇报。再次,护士要详细了解分娩过程,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还要注意定时测量血压并结合其他症状,准确及时发现病人是否有休克征兆,分娩24h之后,仍要观察是否有感染症状。最后,要给予产妇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在生活上,要确保产妇的饮食含丰富营养,且易于消化,在心理上,要给予产妇及家属安慰、解释,使得其与医护人员竭力配合,并给与产妇关心体贴、照顾,增加产妇的安全感,以及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参考文献
朱关珍. 实用妇产科药物手册[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48-49
高爱菊. 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6(24):4882-4883
[3] 黄醒华. 对剖宫产的思考[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3,19(7):385

点赞:9700 浏览:36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