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二语习得过程中迁移及偏误分析

更新时间:2024-03-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母语迁移是影响是第二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内在因素,也是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之一。研究母语迁移,需要正确认识并积极引导,这对于二语习得以及语言教学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从正负迁移两个方面入手,详细分析母语迁移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产生的利弊。
关键词:理论;母语;迁移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兴起的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理论最先提出了母语迁移这一概念,母语迁移又分为母语的正迁移和负迁移。当母语与目的语的语言习惯相同或相似时会出现“正迁移”(Positive traner)。反之,当母语的语言习惯与目的语不同甚至相背时,学习者会把母语的使用习惯迁移到目的语中形成干扰(interference)。这种干扰就是所谓的“负迁移”(negative traner)。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也就是说人人都会犯错误,在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时更是如此。正是由于语言具有系统性或者是规则性,所以语言是可以学习的。不同领域的专家从不同的方面论证了母语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由此看来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也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界研究的重点之一。在语言学习中,母语对目的语的影响叫“迁移”,“语言迁移”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本身已经掌握的知识对新知识的获取所产生的影响。

一、英语习得中母语的正迁移

一般的习得者在外语的习得中已经熟练的掌握了母语,也就是说有着母语的惯性思维。习得者在学习外语的处事阶段完全抛弃母语的思维模式是不可能的,他们和幼儿学习自己的母语是不同的,有着本质的区别。虽然有这种情况存在,我们在研究时既要看到其对学习外语消极的一面也不要忽略看其推进的一方面。
两种相似能引起正迁移,那英语和汉语有没有共同的地方呢?从语序上分析,他们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序,分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Family)和汉藏语系(Sino-Tibetan Family)。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会注意到:我们生活在客观的世界中,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劳动,语言也不例外,是劳动的结晶。人们在劳动的过程中形成相似的行为习惯。在人与人之间用语言进行交流时,发音器官进行着相似或相同的模仿,发出的声音相似或相同。例如拟声词在英语和汉语中有着相似的发音。
不难发现近些年来在在中英文词汇的研究中发现,很多的中英文词汇有着相似的发音或者表达思维上十分相近。如果能够通过利用中英两种语言之间的联系来进行习得的话,那么久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将一些不宜记住的单词深刻的印在脑海里,以加深认知程度。具体例子如:curse vi. 1.诅咒,咒骂 n. 1.咒语;诅咒[(+on)]2.咒骂,骂人的话3.祸害;祸根。中文拼读起来就像“克死”,看着中文的发音就不难想到英语的意思。
目前在培训班甚至是校园的课堂上不难发现很多的教师在教授英语的课程中,在运用这一方式。虽然这种方法看似不正规科学,但是却可以有效地让学生达到熟练记忆的效果。通过对比、翻译等方法,找出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相同或者相似之处,从而能够很好的实现汉语对英语词汇学习的正迁移,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英语习得中母语的负迁移

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我们既不能盲目夸大、完全依靠母语对目的语产生的正迁移,也不能忽略、敌视母语对目的语产生的负迁移。这两种正负迁移都是我们第二语言习得中不可避免、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利用正迁移,分外重视负迁移并予以正确认识,从而最终达到抛开母语,用英语直接交际的目的。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个民族的语言充分反映了此民族的文化和历史,所以当人们进行第二语言习得时,学习的不仅仅是目的语而已,还有目的语背后的文化和交际习惯、历史传统等等,如果一味的用母语语言方式和思维习惯生搬硬套到目的语种,则必然会导致交际的失败和不能进行。语言的独特性决定了很难在一种语言中找到与另一种语言完全对应的词,虽然汉英词典上都是一一对应起来便于我们学习,但是往往我们在一个词条下可以看到完全不相近的各种解释,这就是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和思维习惯使得各民族对其所赋的内涵意义也大相径庭。如汉语中“做”可以和“做作业、做饭、做演员、做题”等搭配,而英语中却分别要用动词“do、make、be、act、become、prepare源于:论文封面格式www.808so.com
、make out”去对应。
汉语的成语译成英语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母语对第二语言产生的负迁移,不能直译,而应委婉的用英语的语言文化方式表达出汉语的意思。具体例子如“脚踩两只船”译为“sit on the fence”,一个比喻对事物的认识不清而拿不定主意,或为了投机取巧而跟不同的两个方面都保持关系,一个表示坐在篱笆墙上左右逢源又左右为难,更生动些;“拆东墙补西墙”,译成英语为“rob Peter to pay Paul”,一个是拆倒东边的墙,以修补西边的墙,比喻临时勉强应付,亦比喻临时救急,一个就把名字都细化的写出来,更符合西方人形象思维。
著名成语“赔了夫人又折兵”为“throw good money after bad”,比喻想占便宜,反而受到双重损失。而“鱼米之乡”,则要译成“a land of milk and honey”因为对于我们中华民族,陆地有米,海里有鱼,就是最丰裕的状态了,而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有充足的牛奶和蜂蜜应该更能让他们觉得生活安逸富足。
由于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上的巨大差异,导致了一些英语词汇与汉语词汇在概念、内涵、以及搭配能力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如果我们盲目用母语的思维和规律去生搬硬套,必然会导致母语的负迁移,而对比就是防止母语负迁移的有效方法。总之,在英语词汇学习和教学中,我们既不能单方面强调母语正迁移对英语学习有利的一面,也不能完全否定母语负迁移在英语学习中的影响,而应积极地利用母语迁移去掌握更多的英语词汇,从而促进整个英语水平的提高。(作者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王璐璐.二语写作中的母语迁移现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25(04).
刘怡.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现象述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26(02).
[3]胡小佳.浅谈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母语负迁移[J].中国西部科技,2010,09(32).
[4]胡立.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母语负迁移[J].科技信息,2008(20).
[5]张灿灿.二语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现象[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04).

点赞:6597 浏览:22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