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质量影响

更新时间:2024-03-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在本院住院的老年精神障碍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精神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行优质护理措施;分别于入院时和出院后1周评定研究对象的生活质量情况,对比两组生活质量改善的差异。 结果 出院后1周,实验组生活质量总评分为(28.79±3.8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24±4.12)分(P < 0.01)。 结论 优质护理措施能更好地改善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和家属的负担,值得推广并加以应用。
[关键词] 优质护理;老年精神障碍;生活质量;影响
[] B[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8(a)-0124-02
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近年来老年精神障碍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老年人躯体各器官功能逐渐退化,反应迟钝,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加上心理方面的各种变化,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6月本院收治的老年精神障碍患者80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各类精神障碍诊断标准。其中,男性34例,女性46例;年龄60~78岁,平均(67.4±5.8)岁;精神分裂症30例,脑器质性疾病20例,情感性精神病17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7例,躯体所致精神障碍6例;47例患者(58.75%)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躯体性疾病。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病程及病情程度等方面比较差源于:论文集www.808so.com
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精神科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措施。优质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确保护理质量提高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对患者全部实行无陪护护理。为了让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回到患者身边服务,根据规范要求简化了各种护理文书,尽量缩短书写时间;在排班上采取弹性排班,将人力调整到工作量大的班次或特殊时间段,以确保各项护理工作高质量的完成。
1.2.2 营造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老年患者因动作迟钝而易发生跌伤、摔伤或坠床等意外,因此老年患者所处的环境一定要安全。除了保持病房地板平坦、干燥,挂防跌倒温馨标识外,尽量将老年患者安排在靠近厕所的床位,为其提供方便,并在夜间睡眠时室内照明保持微光,以防其夜间起床时发生意外。此外,根据老年人睡眠少、易惊醒等睡眠特点,将他们与易冲动的精神患者分开,给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并督促其按时入睡。
1.2.3 加强病情观察,协助疾病诊断老年人中枢神经及感觉系统功能减退,机体反应灵敏性下降,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对伴发的躯体疾病痛苦反映不明。有的患者病情改变严重,但自觉症状轻微不典型,有的患者不主动诉说,甚至隐瞒病情。此外,情绪不稳定的老年患者,容易产生或伤害他人的行为。因此将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安置在重症病房,随时对危险物品进行安全检查,热水瓶及刀具等危险物品禁止放在室内,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而且,加强巡视,细心观察并主动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并发症,汇报医生并协助诊断治疗。
1.2.4 夯实生活护理大多数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尤其是精神衰退和痴呆的患者,因此要加强生活护理。为了保证护理质量,患者全部实现无陪护护理,所有护理流程都由护理人员完成。(1)注意个人卫生,定期督促或协助患者洗澡更衣、梳头、理发、刮胡须及修理指(趾)甲等,整理好患者仪容仪表。保持患者床单位干燥整洁,对大小便失禁者及时清理,更换被服。(2)细心照料患者的饮食,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因精神症状及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易出现拒食或不知饥饱、吞咽困难等现象。因此应密切观察其进食情况,提供易消化的食物,防止噎食,对进食不好的患者进行劝说或者喂食,对于实在不能进食的患者,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保证患者的营养。
1.2.5 做好心理护理老年人患精神疾病后,有较为复杂的心理变化,如住院治疗会感到陌生、孤独,害怕被家人抛弃等。首先,护士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待患者态度和蔼诚恳,工作耐心细致,经常关心患者,倾听他们的疾苦,让他们对护理人员产生信赖感。不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给患者讲解精神障碍的发病原因、症状、治疗、药物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知识。
1.2.6 开展丰富娱乐活动定期组织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各类益智游戏,并配置多功能活动室,有运动设施、唱歌、棋类、牌类等娱乐活动设施,让患者自由活动,丰富生活,帮助其恢复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等,恢复社会功能,为出院做准备。在患者进行活动时,护理人员在旁仔细观察,耐心照料,注意患者安全,随时调整患者的活动量。
1.2.7 开展一些健康方面的教育活动在患者中进行专业知识宣教,教他们有关怎样在住院过程中以及出院后如何进行身体健康的维护、如何合理使用精神科药物。最重要的还要开展护患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护理人员要经常陪在他们左右,在心理上安抚患者的心灵,因为在住院的老年精神病患者大部分是子女没有时间照料的,孤独感比较强烈,常常担心出院后生活照顾问题,因此,要加强与他们的交流沟通,鼓励他们对生活树立信心。
1.3 效果评定
使用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学会流行病学学组制定的《老年生活质量调查内容和评价标准建议(草案)》[3]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价,包括躯体健康状况、生活习惯、营养状况等11项内容,总评分30~33分为良,22~29分为重,11~21分为差。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和出院后1周进行评定。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描述,并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比进行描述,并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 = 0.05。
2 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1周后的生活质量总评分均高于入院时(P0.05);出院后1周,实验组生活质量总评分为(28.79±3.8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24±4.12)分(P < 0.01)。具体见表1。实验组中6例患者(15%)生活质量良好,34例(85%)生活质量一般,0例(0)生活质量较差;对照组中2例患者(5%)生活质量良好,36例(90%)生活质量一般,2例(5%)生活质量较差。
3 讨论
老年性精神障碍广义是指在老年期(60岁及以上)可以见到的各类精神疾病的总称,包括那些在老年期之前就已经发病而一直持续到老年期的各类精神疾病;狭义的则指那些在老年期因脑变性所致各种进行性脑器质性精神病,如阿尔兹海默症等[4]。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加之心理方面的各种变化,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开展,全国各地医院纷纷响应号召。“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5-6]。本研究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效果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优质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改善。从生活质量各维度比较,除躯体功能外,其余各项指标有明显提高,由于对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使其对精神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患者的饮食控摘自:学术论文翻译www.808so.com
制、药物治疗的依从性等自我保健行为有明显改善,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功能有所提高。通过与患者有效沟通取得了患者和家属的理解与配合,从而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有效提高了患者、家属、社会的满意度。接受优质护理服务的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这提示,优质护理措施能更好地改善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和家属的负担,值得推广并加以应用。
[参考文献]
戴顺花,郑红. 老年期精神障碍临床特点分析及护理[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4):107-108.
中华精神科学会.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M].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于普林,杨超元,何慧德. 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内容及评价标准建议(草案)[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6,15(5):320.
[4]周政梅. 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J]. 黑龙江医学,2007,9(31):702-703.
[5]李淑芳,王楚结. 优质护理服务在产科开展的方法及成效[J]. 吉林医学,2011,3(33):1742-1743.
[6]肖丽红,周燕萍. 护理干预对老年精神障碍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健康月刊:A版,2011,30(11):217-218.
(收稿日期:2012-04-19本文编辑:郭静娟)

点赞:6222 浏览:1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