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城市精神,助推城市文化建设

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城市精神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接着提出了鹰潭城市精神的基本内涵为:开放融通、和谐奋进;最后从文化、经济、公民意识、城市形象建设、建立服务型政府等几个方面论述培育和塑造这种城市精神的途径。
关键词: 城市精神探寻塑造途径城市发展
同志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精神是人的灵魂,人性的根本。人若没有精神,就没有生气,无知无识,浑浑噩噩,凡事听凭本能,生活了无生趣,与动物没有任何区别。一个人没有精神不行,作为人类聚集自身智慧、体力、精神和群体而历史形成的城市亦是如此。

一、城市精神对城市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法国著名学者潘什梅尔说:“城市既是一个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个生活中心;也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一个灵魂。”城市如人,既需要强壮、健康的体魄,又需要深厚、向上的精神底蕴。人无精神不立,城市无精神不振。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精神的支撑。换言之,一座城市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决定了这座城市到底能够走多远。一座城市的精神是社会风气、城市面貌、市民素质的综合反映,是城市创造力和凝聚力的生动展现,它是城市之魂,是一个城市的精、气、神。城市精神是城市的无形资产,它作为一种软实力,已经成为城市综合竞争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城市精神体现一个城市的人文风貌和文化底蕴,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可以产生硬力量,这种力量所产生的爆发力往往是物质因素或经济杠杆所难以企及的。
最近,我市开展围绕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进行探讨和研究,因为我们鹰潭面临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的新空间,需要新的城市精神加以规范指导;面临国内外城市日趋激烈的竞争新态势,需要新的城市精神彰显个性和魅力;面临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新进程,需要新的城市精神加以整合汇聚并引领驱动。因此,笔者将鹰潭城市精神的基本内涵定位如下。

二、开放融通,和谐奋进

1.开放融通。从地理环境来说,鹰潭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东连江浙,南控瓯闽,扼鄱水之咽喉,阻信州之门户。地理条件独特,交通运输极为便利,素有“六省通衢”之誉,浙赣、皖赣、鹰厦三条铁路干线在此交汇,与京九线相互贯通;公路四通八达,两条国道(320线、206线)成“十”字叉,两条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六条省干道与之配合,辐射四面八方;水路交通,可直达鄱阳湖及长江沿线,形成了江、海直通联运的黄金水道。发达的交通网络已使鹰潭成为铁路、公路、水路三位一体的现代化交通枢纽。在东部大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鹰潭正好处在承东启西的交汇点上,成为沟通我国东南沿海与西南边陲的中枢之一,区位条件极为优越,必然带有开放融通的特点和精神。从人员构成来说,鹰潭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不多,正是这种开放融通的精神让不同的人在同一块土地上共存共荣。
2.和谐奋进。鹰潭是一座文化有特质的城市。不到鹰潭不知“道”,鹰潭因道而名,龙虎山是道教发祥地,道教文化源远流长,素有“南张北孔”之美誉。龙虎山风景名胜区,属丹霞地貌,山奇水秀。上清“嗣汉天师府”为全国21座重点开放道观之一,仙水岩战国崖墓群更是国内罕见的文物宝库。首届举办的海峡两岸道教文化论坛,宣扬崇尚自然、和谐宽容的精神,吸引更多人来鹰潭旅游观光、问道论道,充分展示我国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鹰潭旅游文化的独特魅力。滨江公园二期的设计理念也受到道教文化的启发,以“自然之道”作为设计主题,整体形态取材道家思想物化形态的代表——拂尘,反映道家柔中可刚的和谐思想,景观形态刚柔并济,从南到北实现人工向自然的逐渐演化和过渡。道教文化的宣传展示和推广,对进一步提高鹰潭知名度,促进旅游业发展,带动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铜加工业、眼镜制造业等几大产业是我市特色产业、龙头产业。鹰潭市提出了依托江铜,服务江铜,再造一个“江铜”,打造全国最大的铜冶炼基地、铜废旧原料再生利用基地、铜产品加工基地和铜产业物流中心的“三个基地、一个中心”,把鹰潭建成世界铜都的发展战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鹰潭的整体投资环境日臻完善。206国道改造、320国道拓宽、沪瑞高速公路和龙虎山大道、夏埠中大道、沿江大道、东湖景区建设等重大市政工程已相继完工,为鹰潭的加快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鹰潭的文化和经济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体现了鹰潭人民团结协作、携手并进、务实争先的精神面貌与气魄,为鹰潭实现和谐发展、跨越式奋进提供了有力的信念和精神支持。

三、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的策略

城市精神的培育和塑造,除了重视经济文化的建设外,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做。首先,公民意识的培育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公民意识最核心内容就是规则意识和公德意识,这是所有生活在现代城市中的人都必须具备的一种意识。人是城市的主体,市民的精神素质决定着城市的精神走向。城市精神的培育和塑造既要有大张旗鼓的讨论和宣传,强化广大市民的社会责任感,形成一种对不文明行为“千夫所指”的社会舆论压力的“他律”,文明的进程更需要的恰恰是一种“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精神,需要积以时日的潜移默化与熏陶,形成一种“行已有耻”、“非礼勿动”的基本道德素质的“自律”。现代公民意识的形成应该是城市精神培育中的核心,也是城市文明导引人类发展的基础。唯有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滋养起来的城市精神,才会逐渐建构起多元、和谐、自由、独立的公民社会,此乃城市精神文化重建的最终指归与使命。
其次,加强城市形象建设。塑造城市精神,展示城市形象成为当今城市建设一项重要内容和任务。城市形象是指一个城市的内部公众与外部公众对该地区的内在综合实力、外显表象活力和未来发展前景的具体感知、总体看法和综合评价。美好的城市形象展现了城市精神源于历史、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的内在魅力。三者的有机统一,为城市的健康均衡、和谐发展提供了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的保障,促进了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稳步提升。一个城市对居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生存的空间,更是一个人性得以复苏和生息的乐土与梦境。正如鹰潭滨江公园的建设,让“江、岸、城、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建设滨水景观文化走廊、建立沿江休闲开放空间轴、构筑城市绿色生态廊道。滨江公园极大地改善了鹰潭市老城区的环境和景观面貌,扩展了居民日常休闲游憩活动的空间,就近为老城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场所。同时,公园建设所带来的城市环境的改善也促进了周边城区经济的发展,对于鹰潭市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实现“一江两岸”跨越式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之,树立起一个好的城源于:论文提纲范文www.808so.com
市形象,就是拥有一笔巨大的无形财富。它是增强城市精神凝聚力的关键,是构建城市精神的有效途径。
最后,建立服务型政府,培养塑造城市精神的社会公仆。城市精神的塑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还有城市的生态文明。如此繁难的系统工程建设,既要有全体城市市民的自觉有序行动,又势必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有效的政府来组织和管理,协调市民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相互关系,规范市民在社会中的行为。如果说城市市民公民精神的塑造是塑造城市精神的根本的话,那么,政府官员公仆精神的塑造则是现代城市精神塑造的先决条件。如果城市政府领导在过于片面化的政绩观指导下,热衷于赶热潮和做表面工作,忽略城市全面丰富的精神内涵,急功近利,那么花巨资建立起来的城市就有可能演变成“标志工程”、“形象工程”,这种“搭台”却不“唱戏”,“造势”却不“造市”的工程劳民伤财,最终导致的是更加严重的信任危机,城市精神的塑造将成为一句空话。
总之,培育、塑造和弘扬城市精神是一项长期任务,更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升华的过程。城市精神也具有阶段性、开放性、动态性的特点,在蓬勃发展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城市精神还需要不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完善提升,这将是我们在今后城市精神建设中需要面对的新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姜辉.城市精神与现代城市形象的塑造[J].商业时代,2007(10):4-5.
[2]肖红缨.试论城市精神[J]江汉论坛,2004(8):126-128.
[3]冷观.城市精神与城市现代化[J]上海经济研究,2003(4):27-29,43.
[4]朱广黔.对城市精神构建的理性思考[J].凯里学院学报,2009(2):34-38.
[5]张景秋.城市文化与城市精神:规划中的辩证统一[J].规划师,2008(11):10-13.
[6]王廷信.城市精神、城市政策与城市文化软实力[J].艺术百家,2008(4):1-3.

点赞:21436 浏览:96258